Le apprenti

人。

简述康德

   康德哲学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注:批判在这里的意思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那个批评,而是分析)。康德在前批判时期为莱布尼茨学派中的沃尔夫派独断论者,提出星云假说。因为休谟的挑战才真正形成批判哲学,主要著作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对理论理性做出分析和考察,也就是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分析:而实践的理性就是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判断力批判是沟通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之间的桥梁。

        前批判时期:大致内容是地球自转由于潮汐而逐渐迟缓的假说和太阳系起源于原始星云的假说,这里我们不详加探讨。

       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在认识论上支持经验论的观点,即“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和经验”,科学知识也是如此,但是经验内容是纯粹偶然的,这样的话也就意味科学知识不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且我们以往都认为知识必须符合对象,问题出于现在知识必须符合对象无法证明科学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康德想要证明的是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于是康德做出了一个主体与客体的对调,我们称其为哥白尼式的革命: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知识。

        对象必须符合知识,我想这听起来可能难以理解,甚至有的人还觉得很荒缪,的确,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刚出版时,就被当成了一个像贝克莱那样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而事实并非如此。康德这里所说的知识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而是我们的先天认识形式,知识必须符合我们的先天认识形式。既然是先天的,这样一来,也就能够证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而先天认识形式是独立于我们的经验,同时是构成经验的先决条件。康德把事物分为物自体和表象,我们所认识的是表象而非物自体,物自体刺激我们的感官而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表象。与洛克消极反映论的白板说不同的就是,外物并不是直接进入我们的意识,而要通过一个先天认识形式,并且,物自体是不可知的。过去的我们都把时间和空间当做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也就是物自体的存在形式,而在康德这里不同,在康德哲学中时间空间并不是物自体的存在形式,而是我们认识物自体的先天认识形式,我们必须通过时间和空间来认识这个世界,因为康德认为,人是以人的角度在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不能断定时间和空间就是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为什么是先天认识形式呢?显然,如果一个人感知一个世界,时间感和空间感是必须有的,如果头脑里没有时间和空间这个概念,那么我们讲无法想象。就好比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空的,不存在任何东西的时间和空间,但是不能想象一个不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事物。人所认识的世界必须要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因此,时间和空间是我们的先天认识形式,没有时间和空间也就无法形成经验。但是要注意康德并不是说物自体没有时间和空间,也绝对不是说物自体的时间和空间和我们所感知的时间和空间不一样,而是我们不知道,我们无法认识,就像物自体本身,物自体不一定不同于表象,可能物自体就是表象,也有可能是另外一个东西,由于物自体本身不是认识对象,因此我们不能做出判断。

        但是,仅仅是时间和空间,这只是先天认识形式的一种:先天直观形式,因此光有时间和空间还不能形成知识,形成的只不过是感性的经验,而我们还需要一个知性,把感性材料综合起来,这里还会用到范畴体系,通过先天直观形式收集到的经验还不足以构成知识,形成的只不过是一个杂多表象,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统一,把杂多表象统一起来,综合起来,这就是知性。无法就是把两个或多个概念综合起来下判断。比如一个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范畴,其实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范畴体系,只不过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范畴就是物体本身的存在形式,范畴表上有多少范畴,物体就有多少存在方式,而康德则是把范畴看做我能认识事物的形式,因此范畴也是先天认识形式,即把杂多表象综合统一的先天综合判断。

        理性:理性构成体系。感性提供知识的材料,知性综合材料形成知识,理性则是把知识再次综合起来,从而构成体系。也就是对知性判断的结果再次做出判断,把综合起来的知识再综合统一。

        最后做出一个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里把认识能力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康德哲学把人的认识能力分成感性,知性,理性。马克思讲认识的过程:讲的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康德并没有去分析认识过程,也不讲“上升”。康德分析的是认识环节,感性,知性和理性是人的认识能力必备的三个环节。

评论

热度(9)